经管院首页  |   招生咨询:0871-68314770

 明德  致知  树人 

Mingde Zhizhi Shuren

当前位置:教育学院  >>  党建工作  >>  浏览文章

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凝心聚力育时代新人 ——教育学院党总支开展11月党的创新理论学 习

2025年11月16日    教育学院    0

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凝心聚力育时代新人

——教育学院党总支开展11月党的创新理论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11月,教育学院党总支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主题,同步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开展创新学习活动。学院党总支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代表及学生骨干参加学习,活动通过专题领学、交流研讨、实践研学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全会精神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12.png

学习活动伊始,学院党总支书记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核心内容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开展专题领学解读。在全会精神解读中,系统梳理了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十五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判断、“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七大主要目标和十二项重要部署,重点阐释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关键部署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引意义,强调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11.png

 

在新质生产力专题解读中,深入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至2025年4月期间的相关重要论述,明确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显著特点是技术、业态、管理、制度等多维度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结合教育领域实际,重点解读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要求,阐明高等教育在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交流研讨环节,党员教师代表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实际谈体会。“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要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将前沿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一位专业课教师表示,将把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另一位教师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我们要立足专业特色,在学科建设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相关内容教学,助力学生练就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硬本领。”

党支部书记分享了青年学子的担当:“‘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学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知识,在教育强国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现场围绕“如何将新质生产力要求转化为教育教学实效”“如何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如何推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问题深入交流,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

13.png

为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实效,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代表赴本地教育实践基地与科技创新企业开展联合研学活动。在教育实践基地,党员们结合全会“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与新质生产力“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实地考察基层教育改革中科技赋能教学的成果,与一线教师交流数字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在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参观技术研发中心、听取成果转化介绍,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领域的实践应用,了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实地研学,既感受到了全会精神在教育领域的落地成效,也深刻认识到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了立足本职岗位、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升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创新学习活动,是教育学院党总支深化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有机融合。下一步,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把学习贯彻相关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科技创新与教学融合,引导全院师生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在接续奋斗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至善育人                                     供稿人:敖海燕

一审一校:李晶

 二审二校:包禹静

 三审三校:王为仕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