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首页  |   招生咨询:0871-68314770

 明德  致知  树人 

Mingde Zhizhi Shuren

当前位置:教育学院  >>  新闻中心  >>  教师风采  >>  浏览文章

体医融合,健康校园 ——公共体育教研室开展多维度教学技能研讨

2025年03月20日    教育学院    0

为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公共体育教研室于2025年3月18日下午组织开展"体医融合"主题教研活动。刘丹妮老师围绕急救技能、运动康复、心理训练及动作评估四大模块,聚焦实验室功能开发与创新教学应用开展分享。

94352f76d6ee3b7d7af4dcf187a436a4.png

刘丹妮老师讲解心肺复苏要点

心肺复苏(CPR)教学环节,刘丹妮通过模拟人,系统演示了"检查反应及呼吸→启动紧急反应系统→评估脉搏→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标准化流程。针对体育教师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需求,她重点讲解了不同包扎法的适用场景,如环形包扎处理腕部扭伤、螺旋包扎应对小腿擦伤,并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利用实验室急救包进行实操演练。

针对运动疲劳恢复需求,刘丹妮带领教师体验了筋膜枪的深度放松效果,并传授了触发点按摩手法。在Y平衡测试(Y-Balance Test)专项培训中,她结合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详细解析了前侧、后外侧、后内侧三个方向的动态评估指标。

731c1e8d7ffb1a11783e694cf798931d.png

老师们开展触发点按摩手法学习

在心理迷宫测试环节,刘丹妮老师利用实验室设备构建虚拟运动情境,通过迷宫路径选择、突发障碍应对等任务,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在运动决策中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在团队比赛中出现失误,其实是空间认知负荷过载的表现”她结合测试数据解读道,“通过迷宫训练能有效提升运动决策效率”。

教研室主任王友老师强调: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急救技能标准化、康复手段智能化、心理训练可视化。要求全体教师掌握急救包使用、心肺复苏、按摩、肌肉拉伸等核心技能,在篮球、田径等课程中嵌入心理迷宫训练模块。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应对运动风险的专业能力,更推动体育教学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健康模式转型。参训教师分组进行实操演练,刘丹妮老师逐一指导动作细节,现场讨论热烈。教师们表示,此次培训不仅强化了急救技能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更深化了对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理解。实验教学是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标准化培训能切实提升教师应急处理能力,为构建平安体育课堂夯实基础。

至善育人

图文:王友

 编辑:洪润娇

    一审一校:王婷瑾

  二审二校:张娟

    三审三校:王为仕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